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佛教本体哲学

    ,才称得上是究竟圆满的本体哲学。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两轮,一是般若中轮,二是瑜伽唯识有轮。然而在中国,大乘佛教有三大系,一是宗,二是有宗,三是性宗。这三个宗系,都有自己的本体论。本文试图对大乘佛教的...轮的本体观念   佛法来源于佛陀对本体的妙觉,他从慈悲的性海中流出导迷向悟的哲理来,言教是度人的方便,借言显理,也是佛教所采用的方法。为了把本体理的真实义显现给世人,佛陀依二谛来讲法性本体。所谓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847970.html
  • 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

    的相应之处,上师身上有一道重重的伤痕,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同体大悲吧!在藏传佛教中,慈悲喜舍是含括在菩提心修法中的,在它之前是出离心,在它之后是中性见,这是三主要道,又称圣道三要,即学佛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方法,三个心要。其中出离心是小乘成就,罗汉一心欲出离尘世,自我解脱,故是出离心境界。大乘成就是菩提心,菩提心其实就是菩萨心,菩萨发心利大众,舍己救人,所谓大小不在法上,而是在心量上。  中性见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150788.html
  • 〈宗本义〉与〈涅槃无名论〉的作者问题

    研究方法不同于汤用彤之目录学研究,亦与石峻之内证法有别。以下分别就〈宗本义〉有关大乘龙树中学的三个要题:(1)“有”、“无”,(2)三乘等性,(3)“般若”与“方便”等问题,与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... 按经文之意,即所谓“应现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度之”。此乃“七地菩萨”才可为之。僧肇此段注文绕著「有无”打转,虽玄学味太浓厚,但从此段注文亦可见其“有无”的思想。  第(2),三乘等性。  〈宗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2952288.html
  • 略探从世俗谛到胜义谛之顺胜义观

    …12  4.小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2  顺胜义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  (一)顺胜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  1.观诸法无自性而彻见诸法实相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4  2.藉相显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6  (二)证灭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9  ...

    释德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1055746.html
  • 《佛说无量寿佛经》题解

    观佛。”有次第三、一心三。先释次第三,后释一心三。何以先释次第三。次释一心三,意在于以次第三观隔历未融,显一心三之圆融。   一、次第三。   一从假入。假是虚假,见思取境,无而谓有,曰假。   凡俗之境,是虚假法,知虚名谛,即是俗谛。二(人、法)之理,是审实法,知实名谛,即是真谛。若不知俗之虚,怎知真之实。必须观假,方能入,故曰从假入。又:观假是入方便,先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558297.html
  • 从唐代士人的信佛看佛教的社会作用

    救诸苦,广启因业,故劫浊而益尊。 自白马东  来,而人知象教……而人知心法……味真实者,即清  净以;存相好者,怖威神而迁善;厚于求者,植因  以訑福;罹于苦者,证业以销冤。革盗心于冥昧之  间,...不然,佛教讲救苦救难,讲因果报应和心性之学,所以社会浊乱而佛教就越兴盛。佛教既讲清净,也讲威神迁善,生死轮回,三世因果报应,可以使人革去盗心,泯除爱欲,起到了儒家不可能起到的作用。这确实可以说是起到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0864680.html
  • 华严法界三

    ”者,以无形质妨碍色相为。因凡夫见色误认为实,见误认为断,以致困于迷途而不证得。今开真空绝相观,使观色非实色,而举体为真空,非断,举体是幻色,始得免除一切情尘之束缚,而达、色(有)无碍之境界。据杜顺大师《华严法界观门》所举,于真空绝相观开立为四句十门,即:  (一)、会色归:谓会集一切色法均归于真空性。此有四门:  1、色非断空门:谓幻色并非断灭,而是举体皆真空。  2、色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51669372.html
  • 《宗本义》与《涅盘无名论》的作者问题

    研究方法不同于汤用彤之目录学研究,亦与石峻之内证法有别。以下分别就〈宗本义〉有关大乘龙树中学的三个要题:(1)「有」、「无」,(2)三乘等性,(3)「般若」与「方便」等问题,与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...  按经文之意,即所谓「应现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度之」。此乃「七地菩萨」才可为之。僧肇此段注文绕着「有无」打转,虽玄学味太浓厚,但从此段注文亦可见其「有无」的思想。  第(2),三乘等性。  〈宗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7.html
  • 佛家“破执证”与“涅盘佛性”浅释

    般若无知论》主要阐述,直就物不迁,不真即所言之即动而  页64  见静,即色而,以进一层言此所以能即动而见静,即色而之般若圣智之自体。  其要旨乃在说明般若圣智,不同于常人之惑智,皆缘既定...佛家“破执证”与“涅盘佛性”浅释  韦韦  贝叶  第七期  页63-64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韦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070802.html
  • 业感缘起与五蕴皆空(中)

    业感缘起与五蕴皆空(中)  ——原始佛教的心身  浩然  三、心身的本质:五蕴皆空  从五阴无我、五蕴皆空到缘起性,是一个方向的三个阶段;前二者为佛陀所说,缘起性为龙树所说。佛陀亦说缘起,但是...与枝。缘起性,法我两的理论,至龙树而极矣尽矣!于此,我们要看看原始佛教(佛陀、阿含经)如何谈。要注意的是,不是事物内部的本质,而是事物之间共同的通性;于此用“本质”一词,是借用的意思,以...

    浩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773069.html